国产色在线-车上玩馊子小说h短篇-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-虚拟男友app聊天|www.sfxzj.com

中文版  |   ENGLISH  
股票代碼:
002471
員工心聲
首頁 > 員工專區
80、90后員工是我們的“鏡子”——行政部 李震
 點擊數:1811次 添加時間:2015/12/2 [打印] [返回] [收藏]
     如何科學管理80、90后員工,是2014年第一期中層管理人員培訓的主題。結合培訓內容,我覺得,作為管理人員,如果一味盯著這些員工,覺得他們這要提升,那要改進,總感覺員工不盡人意,那么科學管理好這個群體就無從談起。如果換個角度,多審視自己,把80、90后員工當做一面鏡子,照照自己,發現最后需要提升的不僅是他們,還包括自己!

    1、當下的環境是最合適的環境。管理者認為80、90后員工隊伍難管、素質達不到自己要求時,想一想,假設這個群體的整體素質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,他們還會甘心于現有的崗位嗎?自己還能當他的領導嗎?如果一切都如自己所想,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又如何去體現呢?再說,現有的環境,不正好是體現自己能力和鍛煉自己的****舞臺嗎?這是多難得的自己施展才能和成長的環境!企業在市場中,就如同真實的作戰環境,隨時面臨市場決戰,不允許彩排,更不允許做條件假設。

    2、眼中的員工狀態,其實就是自己的表象。自己眼中80、90后員工狀態如何,感受到他們是忠誠、是努力、是抱怨還是難以管理?在一個努力的人眼里,看到和吸引自己的都是別人的努力,別人的負面因素也無暇顧及,感受到的全是他們的努力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相反,一直心中不平,滿是抱怨的人,也會吸引那些喜歡議論別人是非的人,結果眼中看到的抱怨越來越多,正面的因素在他眼里或者都視而不見。所以自己感受到他們的狀態,其實就是自己的表象,只是我們看別人容易,讀懂自己難。

    3、特別不喜歡的,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。比如80、90后員工經常和自己對著干,那是說明自己的人格魅力不夠,或者能力沒有得到其認同,或者自己平時也是對其如此,所以這些都是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;如果某人執行力差,經常拖拖拉拉,那是自己在管理上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;如果員工經常以家庭有特殊原因而耽誤一些事情,那是說明自己對員工關懷不夠;當我們不能容忍別人非議自己時,那是自己確實有某方面的不足,而自己又沒有覺察到;如此等等。當我們面對“不喜歡”時,恰恰就是發現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。

    4、把員工看成什么,他就是什么。我們習慣給年輕員工貼標簽,能力是強是弱,工作積極還是懶散,與自己是敵是友。自己怎么判斷,往往最終真的就如所料。心理學告訴我們,在給某人貼上標簽時,我們的行為和態度也會對其發生微妙的變化。如認為某人是和自己對著干,那么在與其溝通時,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就會表現出防備、不屑或敵意的態度,結果這些信息被對方捕捉到,對方也會同樣為之。這個最初的“判斷”是自己釋放出去的,造成了弄“假”成真。再如我們認可某員工工作能力,就會多包容和鼓勵,出現正強化;反之,認為員工能力不行,我們就喜歡批評和排擠,結果進行了負強化。其實這些標簽,都是我們心里所預設出來的,并不代表真實。不然,為什么有的80、90后員工換了個工作環境,就表現出和原來判若兩人呢?所以,總體上來說,應該相信每個員工都在努力創造一片自己的天地,我們要多鼓勵、多肯定,多給年輕員工貼正能量的標簽。

    5、員工的徹底認同,只有靠感化。不要認為企業有了規章制度,有了三項紀律八項注意什么的,就能讓80、90后這個群體徹底的認同和遵守。表面的服從和內心的認同相差很遠,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規定的才去做,規定不到的就投機取巧,缺少了工作的主觀能動性。制度越來越多,培訓越來越多,員工并不一定買賬,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為參考。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員工離職與其上司有直接關系。試想,員工都準備離職了,自己對其還能有什么影響力可言?80、90后員工的徹底認同,關鍵是領導者自己的魅力和專業技能,自己以身作則,讓他們內心受到觸動,這樣的影響才持久,帶來的執行力才會強。看那些對公司忠誠、貢獻大的員工,有多少是管理出來的?只是表面上的一堆管理制度,沒有感情的投入、魅力的影響,是很難讓他們認同的。

    6、所有面臨的問題,都是自己造成的。每個人身邊的所有環境都是自己經營的,發生的事情是好是壞,都與自己的積累有關,不然為什么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呢。自己所遇到的所有問題,都是自己造成的。比如我們交代80、90后的年輕員工做一件事情,結果做砸了,惹出了麻煩。如果把原因歸結到他們沒有能力、不用心,然后狠狠的批評他一頓,結果呢?他并不一定聽得進去,心里不服氣,以后可能依然如故,甚至更糟。如果進行自我剖析:員工是自己安排的,是不是沒有交代清楚,是否過程中間沒有跟蹤,或許自己對“識人”還需要技能上的提升,等等。員工看到領導自我批評了,也會分析他自身的原因,而不會再去想著推諉扯皮。如此這般,大家都只從自身找原因,以后就會杜絕此類事件。

    7、心存僥幸的事件肯定會暴露。管理者一定要做得正、行得直,不要有自私的行為缺陷,更不要認為自己處于領導崗位,一般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發現不了。比如占公司便宜,背后非議他人,自己違反公司制度等,有些管理者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,總覺得別人不會知道。人的心理有個弱點,在同樣條件下,往往認為好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大,不好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少,于是就形成了僥幸心理,“哪有那么巧?”但我們回想一下,總會發覺身邊有人在“耍小聰明”,那就說明事情肯定會暴露的,如果領導者有某些“缺陷”也肯定會讓員工知道。一旦被下屬、80、90后的年輕員工發現,他們會想:領導不過如此嘛?!試想,以后怎么可能會讓下屬心服口服?

    8、知易行難,所以更要重視“行”。當前網絡、微信、書店等各種什么勵志文章、什么心靈雞湯、什么正能量、什么技能方法的真是太多了,天天耳濡目染,可我們靜下來想一下,在科學管理好80、90后員工這件事情上,自己的一些不好習慣或工作方式,又進步了多少呢?大多還是該怎么還是怎么,也沒有發現生活中自己改變了多少,依然“我行我素”!春節晚會小品《扶不扶》中,那位給事故現場拍照的路人,是典型的只會說沒有想到做的人。都知道“知易行難”,但關鍵還是要把所“知”,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,而不能工作是一套,說辭又是另一套。

首 頁 │ 產品與服務 │ 市場營銷 │ 聯系我們  Copying(c) 江蘇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地址:江蘇省宜興市西郊工業園振豐東路999號 蘇ICP備16014876號
 蘇公網安備3202820223284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