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聲聲“季師傅”,一聲聲“老季”,構建起他在中超十幾年的身影。
——《我印象里的老季》
撰文 編輯|何適之
本文約2100字,預計閱讀需9分鐘
何許人也?
季伯君,2009年進入公司,成為中超控股行政企管部后勤處一名水電維修保障人員。2013年被評為初級技工,2015年被評為中級技工,2019年被評為高級技工;曾于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連續獲評先進工作者。
我常說,一個員工進入公司除了面試的領導,最先認識一定是行政后勤人,他們是入廠第一關——忠于職守的崗亭安保大叔,是公寓樓一姐——熱情盡責的宿管阿姨,是負責水電、桌椅、門鎖維護的維修師傅,是每天最早出現在公司各個角落的保潔阿姨,是食堂顛勺打飯的大廚……正是有了他(她)們,在中超的工作生活變得溫暖有趣。
作為一個能被大多數員工喊出名字的后勤人,季師傅是中超后勤人的一個杰出代表。在接到企宣任務,本期人物是這位常被大家稱作“老季”的公司前輩時,我回憶起和季師傅打交道的過往,我印象里的“老季”是怎樣的呢?
人物力量——我印象里的”老季“
季師傅是個名人。作為負責控股本部辦公大樓和生活區水電維修的后勤人,公司里的人幾乎都認識他,而他對全公司都很熟。年輕一代的同事們常喊他季師傅,而相熟的人都愿意喊他一聲“老季”。
老季之“老”,體現在三個方面。其一,老季今年55歲,在一家平均年齡36歲的公司,足以讓大家喊這位前輩一聲“老季”;其二,是一名2009年就來到中超的老員工,是后勤團隊里的活歷史,10多年風雨歷程都忠誠堅守在后勤崗位上默默奉獻;其三,老季的水電維修技術老道,經驗豐富。公司里的犄角旮旯他都走過,哪有線路,哪里需要定檢他都一清二楚,腦海中就裝著一本中超控股水電維修指南。
公司里呼叫季師傅最多的人中一定有住宿的員工。更換燈泡、水龍頭,維修電路、水管,加裝開關,季師傅全天候備戰,鎖定問題所在,第一時間去解決。在宿舍群里,季師傅慢慢成了大家都@過的人,每個新加入的伙伴也許還沒見過他,卻已收到了季師傅送出的住宿禮包——提前檢修好房間水電,確保員工拎包入住。
▲ 宿舍群里的大忙人
季師傅工作作風可以用8個字形容:嚴肅、認真、靈活、主動。水電維修的后勤工作,大多都是小細節,但卻是大家在公司工作生活的必須保障。看不到的是季師傅花了多少心思和時間,看得到的是公司水電運行常年的穩定和季師傅日漸滄桑的雙手。
▲ 季師傅為宿舍維修水管
季師傅最難能可貴的是工作上主動思考、主動解決、主動預防的那種主人翁精神。
去年夏天,在宿舍公寓樓的例行檢查中,季師傅根據自身多年的觀察所得,出于夜間安全和節能環保的考慮,創造性提出了整體改良照明光源、增大樓道燈源間距、減少燈源數量并調整布局以提高照明效率的建議,領導們肯定了該建議。隨即,季師傅和水電維修班組的吳師傅兩人配合行動,拆除了老式的手控日光燈,為宿舍樓集中更換了一批LED光源聲控燈并在安裝時重新進行了科學的布局。
時值暑天高溫,季師傅他們扛著梯子爬樓,爬上梯子換燈,上上下下多少個來回,還要機動兼顧著其他臨時突發的維修工作。來來回回,2天時間,更換了80余個照明燈。宿管阿姨后來和我講,晚間她看著燈光舊貌換新顏,亮了一次又一次。住宿的員工一進入公寓,樓道燈亮起,人一步步走,燈一盞盞亮,大家問「 這么快燈全換了?真亮堂!」阿姨自己也笑了。
進公司以來,督辦季師傅完成的事項,常常是表格才下發,已完成或是情況反饋就提交上了來,這份主動,我們稱作“督辦不到的督辦”!
▲ 季師傅和吳慶方師傅檢查設備
我最早認識老季,是新搬入辦公室,季師傅忙著重新敷設線路,安裝插座。后來我發現,但凡誰的辦公室變動,季師傅和木工盛師傅都必定在場忙碌,為大家打造好的工作環境。“老季的工具包”常常是乘風破浪,是公司里的明星。
老季的記事本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多數老一代工人把自己的工作都當成一門吃飯的手藝對待,這也是今天我們說的匠人精神。作為后勤水電維修,和生產上設備類維修的高標準截然不同。然而,老季的記事本其詳細和清晰,完全對標了設備部門臺賬的要求。當敬業具體到紙上,“老季的記事本”就是榜樣的力量。
夏天的梅雨又到了,這幾天,老季忙著檢查排水溝,泵房和抽水口,雨越大,“老季的雨衣”出場更多了;天一放晴,老季又檢查疏通起了大樓里空調的排水管道,老季留下了太多背影。
▲ 季師傅和搭檔吳慶方師傅維修管道
也曾在周末值班下班時遇見“老季”,順路帶他回家,聽他說兒孫,聽他說新買的小高層,言語之間,皆是滿足和幸福,所謂獲得感和幸福感大概就是憑著雙手成功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吧。
同在一片土地上工作,時光漸漸,我們年輕人也喊起了“老季”這個稱呼,但尊重從未變,只是我們更添了默契,成了工作上的搭檔,成了不論年紀的朋友。一聲聲“季師傅”,一聲聲“老季”,構建起他在中超的十幾年的身影。
“老季”不老,老季還將陪伴著公司繼續前行,記住老季的名字,他叫季伯君。
后記:為了明天——汪國真(有刪節)
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
都是為了明天
明天
并不遙遠